叶蓁安君夜(叶蓁安君夜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叶蓁安君夜)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
等他缓缓擦完茶具,茶釜里的水刚好三沸。 这时,他突然开口:“请用茶点吧。” 他说的是中文,发音略显生涩。 段国林面色平和。 叶蓁略有些诧异,却并没有过多流露,点头致谢后,端起茶点开始享用。 他们吃茶点的时候,必须将漆盒里的抹茶粉用竹勺放进茶碗,加人沸水后,少年开始用点茶。 所谓点茶,就是用茶筅把抹茶粉和热水、空气搅拌在一起,让抹茶起一层泡沫,这层泡沫叫作汤花。锂 汤花的细腻度、持久度是评判一盏茶好坏的关键标准之一。 抹茶原料越好,茶道师的技艺越高超,汤花就越细成持久。 叶蓁专注地看着少年的动作,看他怎么调膏,怎么运筅,这一系列动作就是茶道的重头戏,讲究快慢有节,轻匀到位,至少需要七八年的修炼才能入门。 少年手底下很有功夫,运筅的技法炉火纯青,指绕腕旋间,堆云积雪般的白色汤花就泛了起来。 叶蓁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过程中,她感受到人与茶、与自然的交融,也感受到茶道作为高雅艺术的美感。 几分钟后,少年用左手掌托住茶碗,右手五指持碗边,跪地举起茶碗,恭恭敬敬地将茶送到段国林与叶蓁面前。 第一杯茶给了段国林,二人似乎是熟识。锂 段国林品茶的同时,少年将点好的第二杯茶传给叶蓁。 他透亮的眼睛直视叶蓁,似在关注她的表情。 正常情况下,茶道师不会关注客人反映,他的眼神看似细微,其实已经流露挑衅的意味——极度含蓄内敛的挑衅。 茶人之间很善于通过敬茶、喝茶的动作交流感情和心情,叶蓁捕捉到他的眼神,也接到他传递的信息,她接过茶盏,微微一笑。 年轻人到底是年少气盛,见到同行就忍不住想一争高下。 一碗好茶喝的是平和的神心,他以争斗心做茶,这便已经落了下乘。 段国林以及在座众位茶师饮完茶后,这一轮茶事便结束了。锂 按照惯例,客人需要夸赞主人。 在座众位茶师已经开始用各自国家的语言夸赞,随行翻译传达给少年。 段国林见叶蓁只是鞠躬致谢,并不出声,便代她开口夸赞:“很荣幸能够见识这么考究的茶道。” 少年点头致谢,看向叶蓁。 叶蓁却闭口不谈茶,用丝绢将手里的茶盏擦干净,细细赏玩起来。 日国饮茶推崇建盏,但眼下这只并不是建盏,而是一只青瓷茶碗。 这只茶碗粗糙不平,釉色也不美,连纹路也不甚平正,叶蓁却很欣赏它的清净质朴:“这是高丽青瓷?”锂 少年没有等到她对茶的评价,眼睛中闪过一丝失望:“是,这是千利休大师使用过的旧物。” 千利休是日国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,可谓日国的茶圣,没想到野村一郎竟会拿这样珍贵的古董给段国林大师和她用。 细观众位茶师的茶碗,似都有不同。 叶蓁无以言表,双手捧住杯子夸赞:“粗头乱服不掩国色,这也正是返璞归真之美。” 少年面无表情地再次点头致谢。 “醒庵壁龛上的画,是野村先生的手笔吗?”段国林问道。 “是我曾祖的手笔。”说到这里,少年对他们鞠了个躬,自我介绍说:“在下野村慎司。”锂 原来这少年竟然是野村一郎的曾孙,怪不得有这样的造诣和气度。 段国林当然知晓这少年,可以说很熟知了,因为他与野村一郎也算是故交,少年这话就是说给叶蓁听的。 至于暗中挑衅,想必是知道了他此行带了一位年纪与他相仿的华国茶师的缘故。 叶蓁不想和野村慎司论茶,便抬手隔空点了点挂在茶席的那幅画,轻声问:“请问这幅画上的圆圈有什么寓意?” “这个圆意味着开始,也意味着结束,若说贵国的太极图寓意宇宙万物,这个圆则代表我们生活的世界。” “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圆里,应该和平共处。这也是里千家茶道的核心思想。” 叶蓁点了点头,暗想,这不还是依葫芦画瓢,脱胎于我们华国文化的东西吗?锂 野村慎司富有穿透力的目光落在她脸上,第一次主动开启话题:“众所周知,日国茶道源于贵国宋朝的点茶法。为什么点茶法会在宋亡后失传呢?” “也许正是因为没有道的传承,所以华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,却在国际上失去茶的话语权。” “请问,这算不算中华文明的一大损失和遗憾呢?” 第一百四十七章——震撼 野村慎司说话的语气温文尔雅,但话里的意思相当不客气,这是要引战的节奏。捿 注意到这一幕的其他茶师,听了随身翻译后,都饶有兴致的看过来。 段国林虽然面上不显,但暗中紧握的拳,已经透露出内心的愤怒。 是的,往年历届的斗茶大会,华国的代表团都会遭受这样一番明里暗里的嘲讽。 无论是来自日国,还是其他关系不友好的国家,因为这确实是无法反驳的事实tຊ。 叶蓁则不然,她沉吟了一下,朗声回答:“抹茶的原料是蒸青绿茶,蒸青绿茶有口感苦涩的缺点,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在不断开拓创新后,发明了炒青工艺。” “有了香鲜味醇的炒青绿茶后,蒸青绿茶就被淘汰了。” “这算不上什么损失,而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流变。”捿 她话音刚落,坐在一旁的段国林忍不住嘴角一翘。 这番话明面上是在科普历史,实际上是在暗讽日国茶道拾人牙慧,不懂推陈出新,他没想到叶蓁还有这么厉害的一面。 野村慎司的胸口微微起伏了一下,仍是有礼有节地点头致意:“受教。但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华国人以茶为享乐,而我们日国人则以茶之苦涩作为修行,意境上远高于华国茶道呢?” 听他这样说,叶蓁和段国林对视一眼,神色都有些凝重。 在一阵低声私语的翻译后,众位茶师都意识到了两人的交锋紧张起来了。 与人交谈的野村一郎也微微看了过来。 茶室里有了一度的安静,但现下,这安静具有了重量。捿 就在这时,风炉里的炭火发出了轻轻的毕剥声,这声音点醒了叶蓁。 她是茶人,原应该用茶说话,怎么逞起口舌之利来了? “这个问题不该由我回答,应该让茶回答。可不可以借茶具一用,让我给你行一杯中国茶?” 这话正中野村慎司下怀,他起身去水屋取出一套中式茶具摆上,选用的是一套手工玻璃茶具,便于欣赏绿茶的茶舞,对她做了一个“请”的手势。 他显然懂华国工夫茶,在茶席上点了一支线香。 工夫茶讲究焚香静气,通过香味营造淡薄静穆的禅境,升华茶人和茶客的精神。 叶蓁对香道了解得不深,只觉得他这支香清雅不争,一团和气,格外好闻。捿 讽刺的是,他的行事作风却与之完全相反。 她对着香深呼吸几次,凝神静气后开始行茶。 简单温完壶后,她用水勺往玻璃壶里注了半壶水。 水温降到八十摄氏度后,她开罐取茶,以最简单的上投法把茶投人水中。 茶叶入水后,在杯底云涌浮沉,三沉三浮,缓缓舒展成柔嫩碧绿的一芽一叶,前后不过一分钟,一杯青黄透亮的茶就成形了。 野村慎司看着那杯茶,却不取用,他显然看不上这种贩夫走卒式的泡茶法,嘴角勾出笑纹,柔声哂道:“这就是中国茶道吗?” 在座的众位茶师看向叶蓁的眼神里多少有些存疑,更多的是嘲弄。捿 “这茶还没行完。”段国林这回半点也不恼了,悠哉悠哉的提醒了一句。 野村慎司满脸疑惑,一直关注这边的众位茶师听了翻译后也很不解。 叶蓁不卑不亢地回应野村慎司的话:“中国没有茶道,喝茶之于中国人,就像咖啡之于西方国家,是一种生活方式。” “正如巴西不会有咖啡道一样,我们中国也不会有茶道。而且,道在中国是一个和中华文明同在的神圣概念,是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’的真理,我们绝不敢轻易把任何东西称为道。” “如果非要以茶论道,那么大道无形,把茶喝到千家万户,喝成开门七件事之一,就是我们的茶道。” 野村慎司嘴角的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