逃荒后三岁福宝被团宠了叶晴天最新热门榜单小说 逃荒后三岁福宝被团宠了叶晴天在线阅读
她越说声音越小,因为能明显看出来,对面两个人眼神中的期待在逐渐减弱,最后只剩下了失望。 瘦嬷嬷有些不好意思,话是自己非让人家说的,现在人家说了自己又这样,实在不好。 她想了想问:“她娘以前在哪儿做绣娘的啊?” “说是在江南的什么绣坊,我也没记住叫什么。” 一听说是江南绣坊出身,瘦嬷嬷才又稍微提起了一点儿希望。 叶老太太此时心里已经没什么底气了,却还是忍不住替儿媳妇说话道:“晴天这两天穿的袄子,就是她前几天在车上做出来的。” 想起晴天身上那套衣裳,胖嬷嬷的眼睛也重新亮了起来。 那套衣裳做得的确不错,说不上完美,却也基本可以比得上秦家绣娘的水平了。 她原本以为那套衣裳是叶家特意给晴天买的成衣,没想到竟是叶二嫂坐在平板车上赶制出来的? 胖嬷嬷斟酌着问:“老姐姐,中午的时候,能不能叫你二儿媳过来看看?” “这有啥的,没问题,就是怕她也帮不上什么忙。”叶老太太赶紧应下。 中午停车休息的时候,叶老太太便将叶二嫂招呼过来。 “娘,啥事儿啊?”叶二嫂来到骡车前面。 “老二媳妇,你过来看看这个。”叶老太太招呼道。 瘦嬷嬷已经将裙子展开铺在车厢内了。 叶二嫂看到裙子的第一反应也是两眼放光,不过与叶老太太不同的是,她的关注点全都在裙子的剪裁和绣工上头了。 她眼神贪婪地扫过裙子的每一寸,恨不得把人家的花样儿和绣法全都记在心里。 谁知这么一扫,便立刻被她发现了问题。 “哎呦,这儿怎么刮坏了,太可惜了!”看到裙子上的损坏,叶二嫂心疼得不行。 叶老太太试探地问:“你看看,这个还能修补上么?” 叶二嫂闻言凑近细细端详了半晌,皱眉道:“补倒是能补……就是不太容易,而且很费时间。” 两个嬷嬷对视一眼,心里都并不太信,但还是问:“这要如何补啊?” 叶二嫂在看到破损之后,心里就已经想了这个问题,听到有人问便道:“要先将破损位置的绣线拆掉,然后先补底下的衣料。 “但是为了重新绣花之后平整,所以不能像平时补衣裳那样,直接打个补丁或是用针线缝起来了事。 “必须要找到跟布料一模一样的丝线,根据经纬将其一点点织补起来。 “虽说这样补起来肯定不如原本的布料结实,但好在这裙子是满绣的。 “最后再用绣花将其与周围连成一片,日常穿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。” 叶二嫂说得头头是道,能听出来她是真的懂行。 但两位嬷嬷的脸色却越发难看起来,虽然叶二嫂说起来短短几句话,但只要一想到其中的难度,就让人觉得头皮发麻。 叶老太太不懂这些,看着两位嬷嬷的脸色,忍不住低声问:“老二媳妇,你是不是说错什么话了?” 还不等叶二嫂说话,就听胖嬷嬷问:“那你能补么?” 叶二嫂谨慎地问:“能让我拿到太阳底下仔细看看么?” 瘦嬷嬷犹豫了一下,最后还是捧着裙子下了车,来到太阳底下让叶二嫂细看。 叶二嫂先细细看了裙子的布料,然后又研究了半天上头的刺绣,最后点点头道:“补是可以补的,但是第一,必须要找到材质一致,颜色一样的丝线; “第二,补过的肯定不可能跟原来的一模一样。 “我只能尽力做到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端倪,但是背面肯定不可能像如今这般线头整齐了。” 原本听到叶二嫂的第二条,两位嬷嬷的心都凉了,听完才齐齐松了口气。 只要表面能补得看不出来,背面什么样谁还顾得了。 瘦嬷嬷当机立断道:“我带你去见夫人。” 她立刻拉着叶二嫂去见了秦夫人。 秦夫人也有些吃惊,实在没想到叶二嫂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手艺。 不过她知道,两位嬷嬷肯定是问清楚了,才会把人带到自己面前。 所以她并非提出任何质疑,直接对李福道:“吩咐下去,到天津卫之后就地休整,等叶二嫂把裙子补好咱们再继续出发。” 说完她还对叶二嫂解释道:“你要补裙子,肯定不能再赶路了,得找个地方歇脚。 “而且天津卫那边买东西方便,你需要什么只管告诉李福,让他想法子去采买。 “不过你也不用有压力,反正裙子已经破损,你只需根据自己的想法放手去做便是了。” 叶二嫂没想到她会这样信任自己,激动地连声道:“秦夫人,您放心,我一定会尽全力的。” 反倒是之前极力想促成此事的叶老太太觉得压力颇大,她之前可没想到补个裙子竟这么复杂。 所以当叶二嫂扶着她往队尾走,准备回去吃饭的时候,她终于还是忍不住道:“你这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,多帮你大嫂带带晴天啊!” 第31章午饭做得难吃死了! 三天后,秦家车队终于到达天津城外。 高耸入云的城墙和城门中往来如织的人流,竟比山海关还要更加壮观热闹。 尤其在进出城门的人群中,还掺杂着许多模样穿着都十分怪异的人。 红头发、黄头发、绿眼睛……简直像是从志怪小说里跑出来的山精鬼魅一般。 叶家几个小子不约而同地躲到大人身后,紧紧抓着大人的衣裳,生怕被妖怪抓走吃掉。 晴天此时也正扒着车窗,看得目不暇接。 魏衍在旁边扶着她,给她讲着天津卫的来历,顺便也让秦鹤轩和叶昌瑞跟着一起听一听。 天津卫地处九河下梢,是河海要冲。 从前朝建城开始,便是个军事重地,起到拱卫京城的要责。 只不过一直到前朝末年,天津卫都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土城。 城内只有武将没有文官,只有兵士没有百姓。 直到本朝,天津卫先是成为了南粮北运的漕运终点。 许多人在运粮的同时,还会将南方的特产和货物带到北方,渐渐在码头周围形成了好几个自发的大型集市。 北方各地的商人嗅到了赚钱的气息,也全都跑到天津卫来买卖货物。 这样一来,各种酒楼饭馆、茶楼戏台澡堂客栈也跟着应运而生。 不过让天津卫真正成为如今这幅繁华模样的大功臣,却并不是漕运。 而是因为一百多年前,大齐开了海禁。 比起漕运,海上贸易虽然风险更大,但是利润却高得惊人。 两相叠加,使天津卫与前朝相比,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而这 |